2024年8月16日-8月18日,《能源数智与低碳工程》专委会在京正式成立,并同期举办首届《能源数智与低碳工程》技术大会。此次盛会汇聚全国近60名两院院士、外籍院士,以及来自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00余位知名教授,共同探讨能源数智化与低碳工程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
大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志章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博导匡立春致欢迎词,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北京能源学会会长韩布兴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重宣布《能源数智与低碳工程》专委会的成立,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此次大会得到了众多行业领袖和专家的支持。中国科学院王铁冠院士、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等应邀参会并致辞,他们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未来能源数智化与低碳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广州市政协常委,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王河院士发表了题为《关于空间太阳能以太超氢量子技术报告一一类氢高能气体以太超氢量子(HnOn)》的报告,引起了与会的专家教授的积极反响。
王河院士指出,地球形成大约46亿年,而人类只有几十万年。基于人类的能源革命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次能源革命是人类学会使用火,火实际是太阳热能通过植物间接转化;第二次能源革命是使用石化产品,石化产品也是太阳能的转化,是由大量的动植物残骸经过亿万年的地壳压迫而成,高热值的能源造就了人类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文明,同时,随之带来的污染却几乎要毁灭地球和所有生命;第三次能源革命,也许是认为太阳能、风能、海水能、或者热核能。但是,其中的风能、海水能的稳定性不足性,太阳能光伏板所耗的资源的潜在的隐患性,热核能从正负面来论,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人类可能永久应用热核能吗?接着,王河院士指出:“水”在人们心中极为平常,但是,我们细想一下,人类历史只有几十万年,而水已达46亿年。也就是说:在地球形成时就生成水,最初地球形成时,地球发放出大量气体能量,但是,地球的能量没有宇宙的能量大,被宇宙把其中的氢和氧压缩生成另一种物质,就是占地球面积71%的水。科学数据证实,宇宙的以太能力把1866升氢氧气体压缩成一升水,反过来也就是一升水可产生1866升氢氧原生态可燃气体,这种可燃气体燃烧后,又还原成为水蒸气,这就是宇宙能量宇恒定律。所以,“水”以太超氢(Hn0n)量子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就是人类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大会以“绿色与低碳发展,能源与数智融合”为主题,围绕多个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们立足技术攻关、产业协同,共同聚力解决“能源数智、低碳工程”关键问题,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此次大会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与会者们确立了促进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能源行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升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等多项近远期目标。这些目标旨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政策制定与实施,并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能源数智化与低碳工程的持续发展。(中国晨报记者 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