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绿电直供模式是指通过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绿电专线,直接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重点用能企业(如新能源电池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对点”直供。该模式旨在降低企业碳排放,提升绿电消纳能力,同时满足国际市场的绿色电力需求。
首批试点项目覆盖常州、苏州、盐城三市,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企业。试点项目包括常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盐城市大丰阿特斯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地区是江苏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
• 电网改造与专线建设:电网企业负责优化绿电接入方案,建设绿电专线,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 长期购售电协议:试点企业需与绿电电源企业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并在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备案,作为后期结算依据。
• 储能设施配置:鼓励试点企业配置储能设施,以提升绿电的就地消纳能力和供应稳定性。
• 降低碳排放:通过直接供应绿电,显著降低企业电力消费的碳足迹,满足欧盟对电池产品碳足迹的严格要求。
• 提升国际竞争力:绿电直供模式绕过了传统绿证交易的中间环节,直接绑定绿电生产与用能需求,降低了出口合规成本。
• 释放绿电溢价:随着绿电需求增加,其市场价值和溢价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 降本增效:企业通过直连绿电,减少了中间交易成本,增强了用能经济性。
• 技术突破:推动电网改造和储能技术应用,为绿电大规模接入积累经验。
• 示范引领:以电池行业为起点,未来可复制至其他高耗能产业,加速全省绿色转型。
江苏绿电直供模式的实施,标志着绿电从“政策导向”迈向“市场化落地”,为全国绿电交易机制创新提供了“江苏样本”。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企业绿电使用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推动更多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1. 江苏绿电直供新政的意义
• 应对欧盟碳壁垒: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要求出口至欧盟的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电池护照”,并暂不认可中国绿证。江苏的绿电直供模式通过“点对点”的绿电专线,确保电力来源可追溯,满足欧盟对绿电的严格要求。
• 降低企业碳排放:通过绿电直供,企业可以显著降低电力碳排放因子,减少碳足迹,从而降低出口合规成本。
• 推动产业升级:绿电直供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绿电消纳能力,还催生了千亿级绿色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
2. 锂电、光伏行业应对欧盟碳关税的策略
• 绿电直供模式:江苏的绿电直供试点为锂电和光伏企业提供了新的应对路径。通过直接绑定绿电生产与用能需求,企业可以绕开传统绿证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碳排放。
• 技术创新与储能应用:为解决绿电供应的不稳定性,江苏试点项目配置了大规模储能设施,通过“光伏发电—储能充电—夜间放电”模式,确保企业24小时稳定用电。
• 绿色金融支持:江苏推出了“绿电贷”等金融产品,为使用绿电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3.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示范效应与推广:江苏的绿电直供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江苏样本”,未来有望在更多地区和产业中推广。
• 技术与市场风险:绿电直供模式虽然优势明显,但也面临供电不稳定等技术挑战。此外,国际碳规则的变动也可能影响绿电溢价释放的效果。
• 产业链协同:绿电直供不仅有助于锂电和光伏行业应对碳关税,还可以推动储能、金融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政策导向:江苏的绿电直供试点标志着绿电从“政策导向”迈向“市场化落地”,为全国绿电交易机制创新提供了经验。
• 市场竞争力:通过绿电直供,企业可以降低碳成本,增强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总体来看,江苏的绿电直供新政不仅是应对欧盟碳关税的重要举措,也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